免费发布供求信息
热门搜: 无锡  微喷带  达新POS机机  e点支付的pos机  贷高乐  金豆豆  包装机  南京  赣州  护栏  闪银  合汇宝pos机  南昌  有钱花  碳纤维布、碳纤维  建材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电子商务 » 行情资讯 » 正文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个疑问,总理都回应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23:43:56  浏览次数:46
核心提示:  2019年9月15日,在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书面

  2019年9月15日,在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书面采访。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三大疑问,李克强一一回应。

  问题一:经济增速有没有设置“红线”?

  李克强表示,稳增长主要是为保就业。只要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持续增加,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速讲究合理区间,不能说没有红线,但应该注意到,现在中国经济处于合理区间,距离“红线”还很远。

  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表现也较为稳健。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3%。

  虽然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有升有降,工业增速略有放缓,服务业增长加快,市场销售基本稳定,投资增长略有放缓。但贾晋京指出,统计不能只看数据,还要看数据背后的国情。

  他表示,中国的数据统计是以同比为主的,而不少西方国家是以环比为主的,这不仅是如何选择统计方法的问题,更与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变化的阶段,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因此总量变化大,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有意义。而一些国家采用环比的方式,则是因为总量增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所以选择跟上个月的数据相对比。

  但是同比的比较方式,也必须注意,在基数非常大的情况下,有时候尽管增量没有减少,甚至还变多了,但是同比也可能显现出增速放缓的信号,贾晋京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中国的统计体系当中更偏重农业和第二产业,服务业相对弱化。从8月份的数据来看,服务业同比增速加快,且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速,说明其活力较强。

  鲁政委指出,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数量不是最主要的,更需要关注的是质量。8月部分经济指标的确有所放缓,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不是一年两年的,而是依靠长期稳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经济质量的提高。

  当然,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底线思维。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一个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社会政策要兜底,保证收入、就业、环境等不受影响,经济在合理区间内波动都是可以的。

  问题二:经济增速放缓,

  是否威胁到国民生活水平提升?

  李克强表示,近几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是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比上半年GDP6.3%的同比增速高0.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跑赢GDP。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跑赢GDP增速。2018年,两者基本保持齐头并进的态势,民众真正共享到改革和发展的红利。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去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经超过4亿人。

  二是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贾晋京指出,就业、收入、社保等问题与民生直接相关,一直是中国宏观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中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2018年7月底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组合政策中,“稳就业”居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国务院还成立了包括20多个部委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由于退休年龄等标准不一致,各国对劳动参与率的统计并不具有可比性,但贾晋京指出,需要看到的是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数量比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都多。

  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达984万人,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9.5%。

  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3亿人、1.96亿人、2.39亿人、2.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

  同时,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加快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此外,宏观政策也保持对民生问题的高度敏感性。针对近期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措施平抑价格。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36个大中城市的猪肉价格涨幅近期已出现回落。

  问题三:应对风险,中国经济底气何在?

  李克强指出,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首先,庞大的国内市场将持续释放需求拉动力。

  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市场潜力所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较强,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8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60.1%,消费增长处于需求升级非常快的阶段。

  从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速度来看,如果扣掉汽车零售,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同时,服务性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火爆的假日经济也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活力。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期间,中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

  内需的稳定还会带动外资的进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中国做好内需市场,也会吸引全球的研发投资、技术投资、信息投资等大规模进入中国。

  其次,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付凌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活力在增强。

  一方面,改革开放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目前营商环境在持续改善,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大量增加,前8个月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9万多户。

  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进一步打开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开放,明年要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为外商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这些方面来看,发展动力在持续增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低成本优势在中国已经逐渐消失,现在要做的是通过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创新和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僵尸企业”仍未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未来仍需进行制度性、结构性改革,来支撑长期的经济改革和增长。如果改革稳步进行,中国经济就能以健康的水平继续发展。

  三是足够的宏观调控手段和能力将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多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了较低的政府负债率,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留了政策空间。

  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经济发展释放出稳定预期。

  以房地产领域的预期管理为例,过去,每每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时,房地产便被用于刺激内需。短期稳增长效果的达成却潜伏着着房价大涨、金融风险累积等隐患。但此次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国内生产需求走弱、经济发展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等严峻形势,房地产政策基调依然维持不变,宏观政策定力彰显。

  与此同时,官方还注重增加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短板领域的投入,此举让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经济回旋余地加大。

  近年来,官方不断给出政策优惠,推动劳动力密集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省份转移。中西部地区承接外资转移力度加大。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份,中国东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6.9%和15.8%。

更多精彩文章:www.fangxintong.cn

 
 
 
相关推荐
热门点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